今天是: 加入收藏  |  繁体中文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   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动态 - 全民阅读 - 全民阅读动态
阅读本身是最好的解读
发布时间:2018.04.07    新闻来源:   浏览次数:

  2013年10月15日,埃莉诺·卡顿凭借长篇小说《明》(又译名《发光体》)(TheLuminaries)摘得此年布克奖。此书长达800多页,至今仍是布克奖历史上篇幅最长的获奖作品。1985年出生的卡顿也成为布克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,这在当时,可谓是英语文学界一件举足轻重的事件。时隔四年之久,此书的简体中文版本终于面世。

  此前,卡顿只发表过一部处女作《彩排》。此书一经出版,便获得众多奖项,卡顿本人也因此被英语文学界称为“年度小说黄金女孩”,还被评为21世纪新西兰文坛最受瞩目的新锐作家之一。

  无论是处女作《彩排》,还是布克奖获奖作品《明》,卡顿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又鲜明的个人风格——一种接近自我陈述而又酷似客观评价的叙事方式、带有阴郁低沉的基调却包含些许光明和希望的场景、远离近身现实却又吐露人性共性的人物。这个27岁(获布克奖时的年龄)的女孩,似乎有着一个和其年龄不匹配的复杂心理和对命运的深刻理解。

  布克奖评委会主席罗伯特·麦克法兰称《明》为“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,发光而又浩瀚”。麦克法兰说,千万不要因该书的厚度而却步,它的“结构之紧密堪比太阳系仪”。这本书共分为12章,原著是一册本,这次中文简体分成了上下册。据说当初作者设定每一章节的长度均为上一章节长度的二分之一。所以第一章的篇幅长度就是半本书的厚度。每个章节的剧情都在开篇告诉你,这样在开始就叙述结局的写法,可谓大胆而又自信。这不免使人想起中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《红楼梦》。《红楼梦》的作者和作品内容生活在同一个时代,而卡顿的作品则将眼光放到距离自己生活150年前。《红楼梦》的主人公身上多多少少带有作者的身影,那是一个比纪实作品更加真实的写作方式。而卡顿则完全抛开自身生活的时代,描写了一群和自己生活相距甚远的人物。

  “鲍尔弗意志太强而不承认哲理,除非是最具实用价值的一类哲理。他的开朗豁达使他无法理解绝望,对他来说绝望就像一口深不可测的矿井,有深度而无宽度,因为与世隔绝而窒息,只能靠触摸来寻找方向,任何形式的好奇心都会被扼杀。他对灵魂没有真正的兴趣,只把它看作更活跃、更深刻的幽默与探险之奥秘的托词。关于灵魂的黑夜,他没有任何想法。他常说,在任何程度上,他赋予关注的唯一内在空洞就是他的胃口……”

  卡顿的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使之“格外扣人心弦”,她的写作手法十分娴熟,堪称“文字布局与节奏的掌控者”。这恐怕也是除了作者年龄和小说篇幅以外,足以打动评委的一个重要专业要素。

  解读作品是难事,何况是这本备受瞩目的巨著型作品。古往今来,文学家、评论家、思想家,甚至革命家都对一部部经典作品有所解读。然而,这种现象更多的存在于“大作家”和“重头作品”上。因为“大”和“重”,文本所想要表达的信息就更多,生出的议论也就更多。而作家真正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?恐怕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才能有机会体会到。但是,阅读的主体总是千差万别,无论多么专业的评论者,都无法避免站在自身的立场和角度,带着自己对于文学的要求,从自身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解读。

 
 
友情链接
主办单位:孔子图书馆_曲阜图书馆_曲阜市图书馆   www.qflib.com   2006-2024  版权所有   孔子图书馆网站地图   曲阜图书馆网站地图
地址(ADD):曲阜市东南门大街42号    联系电话(TEL):0537-4412328   传真(FAX):0537-4412328    鲁公网安备37088102000155
E-MAIL:858889866@qq.com   备案号:鲁ICP备2023002989号      
快速导航